学生园地
心理健康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健康
为导师赋能 助学生成长
暂无

为了做好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防疫工作,为导师赋能,助力导师的育心育人工作。在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沈菊芳的支持下,202251218:30学生处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专家讲座“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疫苗”。本次讲座邀请的专家是青少年心灵成长辅导师、团市委 “上海12355青春守护者计划”特聘讲师、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雪华老师,参与人员为全体导师和班主任。

 

同理心:“不正常”很正常

讲座中,张老师共情和理解疫情下导师们工作的不容易。面对疫情下学生的“不正常”,张老师结合国内外的研究阐述观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青少年在疫情应激下的正常反应。面对现实层面的“打断”和内心体验层面的“混乱”,青少年会失去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的掌控感,而青少年的反思功能不完善、焦虑水平更高、承载更多的压力源、情绪功能不完善,使之与成年人相比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张老师引导导师明白疫情下学生的“不正常”很正常,不适应是对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 建议导师尝试替代青少年不成熟的功能,同时促进青少年不成熟功能的完善。

支持力:心理疫苗提实效

为了助力导师育心育人工作的开展,张老师从“情绪疫苗”、“思维疫苗”、“行动疫苗”三个层面给导师开出心理疫苗:“情绪疫苗”主要通过“事件时间轴”、“情绪魔法瓶”、“生理放松”等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理解和调节。通过“思维疫苗”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思考、对“负性事件”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行动疫苗”主要着力于学生人际支持系统的构建和自我节奏的主动调整,通过“to-do-list”清单增加任务的可视性,应对碎片化的状态,提升成效感和掌控感,用心理图谱展示人际系统、沟通分歧,使其可视化,有利于发现问题的解决路径。张老师建议导师借力心理辅导工具,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心灵,探索心灵,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的成长。

针对性:青少年工作促发展

针对导师预期和学生预期之间的差异,张老师明确与青少年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与人的工作、与情绪的工作。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张老师对“导师如何与青少年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尝试探索和理解青少年、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和诠释动机、以导师自身作为示范和参考;多倾听、多澄清、表达分歧、多提问、表达立场,关注学生的情绪,促进其反思;关注学生的支持系统,结合家庭、学校、专业机构的共同力量,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多种路径,帮助导师科学应对学生疫情当下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疫苗”是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心晴向未来”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导师赋能,帮助导师做好自我心理防疫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良好的工作技巧,对导师学生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处

                                                                                                                                       2022513


下一篇: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