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脍炙人口。许多艺术和文体项目,以前的我们只能欣赏、羡慕、感动……可是现在我们惊喜的发现,它们正渐渐的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之余的一部分。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架起跟踪拍摄的录像机,去捕捉下大众工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掠影——
陶艺,素质教育的典范
现代陶艺,以其大胆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奇特的造型、流动的釉色、神奇的窑变,塑造了一系列或写实,或抽象的具有现代美感的艺术作品。所以,学校为了全面发展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举办了陶艺兴趣班,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了众多热爱陶艺的同学,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自身修养能力,创造能力。
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举办了这个陶艺兴趣班,兴趣班分别在周一、周三、周四的晚自修开课,负责老师是杜文强、杜天一、和田凤霞老师。学校还请来专业人士位同学们讲解陶艺这门课程,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陶艺这门课程,前后不断创作了众多极富个性的现代陶艺作品。这充分表明了大众工业的学生们的审美追求,也促进了我校陶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无愧于素质教育的典范。
民乐,素质教育的赞歌
自从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一支特别的团队——民乐队出现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渐渐融入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学校的民乐队从05年12月成立到今已有将近两个年头,每年都是从新入校的学生中选拔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支有30多人的兴趣团队、并且还有很多老师的加入,让我们的中华瑰宝——民乐更有特色,别有另一番韵味。
民乐队的学习种类很多包括:二胡、琵琶、笛子、杨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并且也由一开始的多人一件、扩展到现在的人手一件,使得同学们再也不必有缺少乐器的烦恼。学校为了支持民乐队的组建、发展、还特别外聘了三位民乐教师来特别辅导,可以说学校为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花足了心思、下了不少功夫。而民乐队的主要负责人——技职部的李永方老师也是为开展这样的活动煞费苦心。他把民乐队训练的时间分为中午、下午放学后和晚自休三个时间段、便于平时需乘校车和上中班的同学等。可以说,李永方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后继有人,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竹刻,素质教育的奇葩
大众工业学校,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着过人的才能,但他们各个深藏不露……幸而学校为那些想学艺术的师生提供了不少崭露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现在学校开设了竹刻小组,在每周五的下午第2节课后活动,地点自然是在那充满艺术气息的“乐陶苑”内,由我校机电教学部0681的班主任,陈玲莲老师负责。她是学美术专业的,专业的眼光赋予了她艺术家的潜质,她对艺术类的事物一直比较敏感……
竹刻是嘉定本土的民间工艺,同时又是历史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品本身有清、雅、趣、韵等特点,鉴赏性比较高,对学习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陈老师在学校开设了这个竹刻小组,一是为了弘扬家乡的文化,二是为了丰富在校学生的业余生活,三是为了让她自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个人特长。当然,这门技术对学习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喜欢这门艺术,而且要不怕苦,耐的住性子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热爱竹刻艺术的大众学子们前往学习,在陈玲莲老师的指导下,采集出一朵朵竹刻的艺术奇葩!
电声乐——素质教育的火花
“火”是中国古老的“五行之一”,是西方本源说的重要构成,是普罗米修斯用生命换来的“文明的种子”。说到火,我们都会想到热情、开朗和温暖……由机电教学部的张杰、蒋鑫等同学发起的电声乐队,有了全新的名字“火元素”!他们设计自己的队标、创意自己的队讯,鼓手、键盘手、吉他手、贝司手等分工明确,曾多次代表教学部和学校为大家回报演出。犹如“火”的热情燃烧一般,电声乐队追求的就是团结,乐队离不开凝聚力,只有乐队成员团结在一起了才能演绎出精彩的演出。“火元素”有自己的一套章程和严格管理的制度,乐队的宗旨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课余生活。
电声乐队在比赛中不断的成长,在乐队组建3个月后我们就参加了街道2006年嘉定区中小学艺术展演,以一首《真的爱你》获得了二等奖;又在2006年全中职类学生艺术展演上获得上海赛区三等奖,他们在1年中拿到了这2个奖在这背后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进退团结一心的结果。通过不懈的努力,“火元素”电声乐队不仅在本校有着良好的声誉,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一顶的影响力,2007年3月,获邀参加上海市中职系统“星光杯”技能大塞颁奖典礼演出;在嘉定镇街道举办的罗宾森“练祁之声”比赛中获得了好评,在当时掀起了一阵“火元素”的热潮。2007年,还被评为嘉定区中学生明星社团,并代表嘉定区竞选市明星社团,在竞选现场的表演吸引了很多中学生媒体的追捧和赞扬……
大众工业校报专讯
诸荟倩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