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刚性”规定和限制。近日,我校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老师杨继仁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智慧。
许多社团活动和学习机会对老年人设置了年龄限制。例如,他所在的老年大学油画班在他即将完成课程时被突然停止授课,原因是年龄超过了规定的上限。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学校的领导为他提供了存放绘画作品的空间,帮助他继续在艺术领域发挥余热。
面对这些“刚性”规定,杨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首先,他坚持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防止因年龄增长而陷入失智或失能的状态。他每天坚持进行脑力体操,通过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现象,保持思维的活跃。多年来一直撰写文章,刊登在《每周广播电视》、《解放日报》和《老年报》等多家报纸上。例如,他最近撰写了一篇题为《走路需要智慧》的短文,探讨了上海新出台的“游烟”规定对行人的影响,并结合行路看手机的现象,呼吁大家在外出时保持警觉。其次,老人坚持通过学习和健身来保持身心健康。他不依赖保健品,而是通过每天走路和站立来锻炼身体。他还坚持阅读报纸、学习新知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由于他也经常为社区报撰稿,他还获得了《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的奖励,小区也为他赠阅了《老年报》。
尽管面临年龄的限制,杨老师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他有一个远期目标,甚至是一个终极目标——学会“悄悄做事”,并希望通过坚持小习惯来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人生中真正能改变的并不多,但“持久”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刚性”规定的约束下,老人依然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他通过积极寻找创新之力,让生命在规则与自由的交织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退管会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