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届“星光计划”大赛“会计技能”项目中,面对新财务软件升级与设备短缺的双重挑战,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陈伟龙老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用智慧与坚持铺就备赛之路。
软件升级:从“零基础”到“精准掌握”的突破
此次备赛恰逢财务软件迭代升级,全新的操作界面与数据逻辑让师生们面临“从零开始”的挑战。陈老师率先研究官方教程,利用课余时间录制20余段操作微课,针对“智能凭证匹配”“动态报表生成”等新增功能,制作对比图表与易错点清单。
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他协调系部将实验室电脑分批升级,采用“错峰训练”模式:白天组织小组轮流实操,夜间开启线上远程教学,通过屏幕共享指导学生在家用笔记本模拟操作。学生们笑称:“连家里的餐桌都成了临时操作台。”
设备攻坚:用“巧办法”破解“硬难题”
当发现实验室半数电脑无法兼容新软件时,陈老师带领团队启动“设备优化计划”:
1.旧机改造:拆解闲置电脑配件,组装出5台“高配备用机”,优先保障基础薄弱学生的实操需求;
2.资源整合:与企业合作引入3台便携式财务终端,在实训课中采用“分组轮换+限时竞速”模式,提升设备使用效率;
3.虚拟实训:申请软件厂商试用账号,开通10个云端实训席位,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远程接入“虚拟实验室”。
备赛日常:细节打磨与团队凝聚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备赛形成了“三阶训练法”:
1.基础夯实:通过100+套模拟凭证强化“盲打录入”速度,要求3分钟内完成科目精准匹配;
2.难点攻坚:针对“跨年度账簿结转”等复杂操作,录制20分钟专项讲解视频,组织“错题复盘会”逐一突破;
3.模拟实战:每周开展3次全流程仿真演练,严格对照比赛规则计时评分,培养学生“零失误”意识。
训练中,陈老师总能敏锐捕捉细节:“摘要栏字数需控制在15字以内”“小数点对齐误差不得超过1像素”。他常说:“会计工作的精度,就是职业人的生命线。”在他的带动下,学生们自发成立“数据找茬小组”,互相挑错、互相督促,团队默契度与操作精准度显著提升。
微光成炬:坚守背后的初心与期待
尽管每天要兼顾教学与设备协调,陈老师仍坚持为每位学生建立“备赛成长档案”,记录着近百条个性化指导建议。当有学生因设备轮换等待而焦虑时,他总会笑着说:“当年我学算盘时,全班就两把算盘,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啦!”这句略带“复古”的鼓励,成为团队的“强心剂”。
一张课间抓拍的照片中,陈老师正蹲在电脑前维修主机,身后的学生们或专注敲键盘,或围看操作笔记,阳光透过窗台的绿植,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这是他们备赛日常的缩影,也是职教人以匠心逐梦“星光”的真实写照。
如今,备赛进入冲刺阶段。陈伟龙老师常说:“比赛的意义,不在于战胜对手,而在于超越昨天的自己。”这群在设备局限中开拓出路的师生们,正以破局的勇气与扎实的功底,迎接赛场的考验,让“星光”见证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奋斗之光。
经济管理系
2025年5月26日